【今周刊專訪】

撰文 : 梁任瑋      日期: 2013-05-16

最近,資本市場出現一些新面孔,他們名不見經傳,卻個個口袋深不見底;原來,他們是靠自辦市地重劃,將零碎土地整理為建地,因而身價暴漲,不但挾專業、人脈與資金攻城掠地,還紛紛借殼上市,實力不容小覷。
走進台南市南區的舉喜自辦市地重劃區,筆直的道路、整齊的街廓,一望無際的建地,在南部的豔陽照射下,閃閃發光。
一年半前,這十六.三萬坪的土地還是堆滿廢棄物的垃圾山,雜草叢生、臭味四溢,被台南人視為偏僻落後的荒地;沒想到,今天卻變身為種滿綠樹與草皮,未來將興建住宅大樓與透天別墅的新興黃金地段,每坪身價從一萬元不到,暴漲到十幾萬元。點土成金的推手並非市政府,而是叱吒南台灣土地市場的華友聯市地重劃公司總裁陸紀康。
「光是垃圾我就清了一千多噸!」陸紀康站在舉喜重劃區平坦的柏油路上,語帶驕傲地介紹剛完成的公園、滯洪池,並指著前方尚在施工、橫亙在土地中央的八十六號快速道路說,「我的重劃區剛好和快速道路開工的時間一樣,沒想到我還比較早完工。」
華友聯是台灣最大的自辦市地重劃公司,在南部完成的都市土地重劃面積高達四百公頃(約一二一萬坪),相當於十五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。說得一口標準台語的陸紀康,父親陸雄其實是上海人,隨國民黨撤遷來台後,在高雄經營鋼鐵買賣累積龐大資本。
二十年前,陸家結束鋼鐵生意,個性海派的陸紀康,運用在地方良好的人脈轉入土地重劃市場,高雄市(原高雄縣)知名的澄觀、八卦寮、鳳山自辦市地重劃區都在他手中完成。

 

 

一條龍管理整地

陸紀康靠專業稱霸南台灣
早期,陸紀康替地主代辦,只賺服務費,後來他看著自己一手打造的重劃區土地陸續興建成大樓,房價水漲船高,加上可以開發的大片土地愈來愈稀少,重劃經驗豐富的他,乾脆自己進場投資,成為地主,賺重劃分配後的土地增值財,粗估身價達上百億元。
陸紀康強調,一個重劃區要成功,最關鍵的是配合各縣市政府的都市計畫發展方向與交通建設,所以一定要與地方政府密切溝通。和政府打交道需要耐心與專業,陸紀康的重劃團隊養了六十多位員工,比同業多兩倍。
他分工細膩,別的重劃公司得一人身兼多職,同時包辦開發、送件、整地流程,但陸紀康的公司,有人專職業務代表認識地主,有人只負責工程營造,甚至還有人專門跑電信、電力部門。
「不要小看牽電線,有些重劃公司光是弄清楚線路圖,一年都搞不起來,我有一組人專門與政府的管線部門協調,在整地同時,我早已事先規畫好水電地下化。」陸紀康自豪地說。
此外,整合地主也攸關重劃進度,陸紀康在這方面經驗老到,以舉喜重劃區來說,原本區內有一部分是七千座墳墓,為了說服四千位地主同意遷移,他直接到當地的信仰中心萬年殿擲筊,獲得神明三個聖筊見證才開始動工,這前後整合時間只花了一年半。
在土地市場累積財富後,去年,華友聯入主上市公司福益紡織,一砸就是三十億元,這才讓外界見識到這家低調公司的口袋深度。
「有一家上市櫃公司當作籌碼,對地主也是一層保障。」陸紀康的兒子、華友聯建設董事長陸炤廷表示,入主福益是為了取得其分散在全台的土地資產,另外,也想一舉打開華友聯在大台北房地產市場的知名度。會有這樣的想法,源自於四、五年前,華友聯北上開發土地重劃業務時,竟然慘遭滑鐵盧。
「我們自以為在高雄做得很大,台北人就會買單,沒想到地主一聽到我們是從高雄上來的,名片竟直接丟在地上。」陸炤廷回憶,華友聯在北台灣毫無知名度,連吃了好幾年閉門羹,更遑論有地主願意簽同意書。
為了化解地主的心防,陸紀康阿莎力地直接包高鐵邀請地主南下,讓他們親見自辦市地重劃前後的差異,順道觀光,情況才慢慢改變。
最具體的成果是四年前華友聯進軍的新莊塭仔圳重劃區,雖然去年新北市政府已打算將此區採公辦市地重劃進行,但華友聯不放棄,改採與地主合建方式經營,已成立塭仔圳第六區自辦重劃促進會(塭仔圳自辦市地重劃內有十餘個區塊),目前同意參與的地主及持有面積超過七成。
這塊總面積約一百五十公頃的重劃地,是公司未來幾年發展主力。不只南部營建業熱中借殼上市櫃,去年爆發經營權之爭的三陽工業市場派代表吳清源,同樣也是從市地重劃開發公司起家。

 

 

集中火力開發

吳清源運用人脈加速達陣
這三年來,吳清源砸了數十億元在資本市場,一口氣拿下兩家老牌上市公司金美克能(現已改名為揚華)副董事長與機車大廠三陽工業的董事席位,身價至少五十億元。
一九五六年出生的吳清源,在新竹土生土長,早年是營造工程包商,二○○四年他看好新竹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,加上地緣關係,成立九鼎開發建設跨足土地重劃,還為此去中華大學讀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班,以結識地政界的人脈。
吳清源做市地重劃不亂槍打鳥,集中火力開發十年前新竹市政府推動的關埔重劃區。這塊重劃區面積達一五一公頃,是全台第一個爭取到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並行開發的計畫,分為「光埔自辦市地重劃區」及「關長市地重劃區」兩個區塊。
吳清源整合的光埔重劃區約四十公頃,由於台鐵一一年在此新設竹科車站,吸引許多台中建商北上購地,包括豐邑、惠宇、親家建設等都已卡位,預售案如雨後春筍般出籠,而他們都是向吳清源旗下的九鼎開發建設買地。
新竹房地產業者表示,吳清源主要是透過當地里長積極奔走,改善排水系統及連接道路等地方需求,才促使開發案很快完成。 吳清源不但主辦自辦市地重劃,掌握配地的主導權,自己也早在重劃會成立前,就大舉購買都市計畫內未開發土地,因土地獲利可觀,讓他有閒置資金轉進股票市場。
吳清源說,「我把土地賣掉後手頭現金多,但不知道要幹麼,成為上市櫃董事,讓我比較有安全感。」
就是因為市地重劃土地利潤令人垂涎、吸引財團搶食,不少精明的大地主肥水不落外人田,乾脆集資自組重劃會,信華紡織董事長簡茂男就是一例。

 

地主當開發商

簡茂男將自家廠地變建地
簡茂男在紡織廠生產線全部移到大陸後,把坐落在新莊塭仔圳的工廠舊址以「信華台鐘重劃會」名義申請自辦重劃,並徵得地主人數過半及其所有土地面積過半者的同意。
由於他個人就是這個重劃單元最大的地主,過程進行順利,成為塭仔圳第一個完成的重劃案。如今土地都已賣給寶佳建設推案,簡茂男獲利上億元出場,堪稱是市地重劃由地主變身為開發商的經典。
嘗到甜頭的簡茂男,接著索性跳下來成立自辦市地重劃公司,將資金轉往板橋江翠北側重劃區最西側的 AB 區,以「永翠水岸綠能特區自辦市地重劃會」名義進行。
原本他的整合速度是六個單元中最快的,但去年又申請變更細部都市計畫,進度緩了下來。

 

 

政策仙女棒

憑三大能耐坐享增值財
隨著這幾年政府財政窘迫,民間自辦市地重劃申請案有逐年增加的趨勢,其中又以中南部最盛,台中市政府目前有十四個自辦重劃單元,台南市正在進行中的案子也有二十七件,數量高居全國之冠。
「市地重劃是政策仙女棒,重劃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,是取得重劃之後的抵費地,加上重劃公司掌握資訊與重劃分配權,獲利相當可觀。」
所謂「抵費地」,是參與市地重劃的土地所有權人,以重劃區內未建築的土地,折價抵付應行負擔的工程費用、重劃費用及貸款利息給重劃會。
例如華友聯過去大量參與鳳山自辦市地重劃,在程序完成後分回不少抵費地,由於鳳山城市發展快速,吸引不少外來人口,帶動地價水漲船高,華友聯分回的抵費地也跟著增值。
台灣地狹人稠,土地往往一經重劃整理就身價暴增。宏大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執行長郭國任說,以新莊副都心重劃區為例,雖然是以「區段徵收」方式進行,但一○年完成辦理土地點交作業後,地價即從每坪一六○萬元起漲,兩年之後飆高至每坪二二○萬元,漲幅逾三七%,顯見重劃區土地增值力道驚人。 不過,想吃到這龐大的開發利益,要有三大能耐。
「自辦市地重劃不是一,就是零。」郭國任說,建商不管時機好壞都可以賣房子,但自辦市地重劃一定要努力到最後一刻,獲得政府公告通過才算完成,這個過程可能歷時五年至十年,不但沒有租金收益,對於重劃公司來說,土地無法貸款,補償費用也相當可觀,全部都要用自有資金負擔。這雖然提高了自辦市地重劃的門檻,相對地,風險也高,可說是一場耐力賽。
土地重劃是結合相當多人力、財力與物力的領域,最需要專業、經驗與效率,如能提供地主最完善與最專業的服務,以最快時間達成重劃作業,人脈可說是關鍵因素。
以台中市如火如荼展開的十四個自辦市地重劃單元為例,包括由鞋業大廠寶成集團開發的單元一,就聘請前省政府地政處官員趙柏煌當顧問;單元二由長億集團主導的黎明重劃會,總經理林世民是前台灣省政府住都局官員。
重劃公司重金禮聘政府退休地政官員擔任開發要角,無非是借重其過去在公部門的人脈資源,以加快重劃案的審查速度,甚至可探聽政策風向,及早因應。
此外,由於自辦市地重劃土地必須捐地興建公共設施,想提早進場插旗,購買面積最少三、五千坪起跳,一塊地價都是億元以上,購地成本高,沒有雄厚財力根本做不大。
綜觀世面上的自辦市地重劃案,背後都有大型建商或財團支持,重劃公司更大舉進軍資本市場借殼上市,藉由大眾資金來擴大版圖。

 

 

土地價值高或低

端看開發與建設公司的組合
風光的背後總有感慨的一面,在重劃業打滾二十年的陸紀康語重心長地說:「做市地重劃是沒有根的浮萍,因為看著辛苦整合的土地一塊塊賣掉,最後卻什麼都沒有留下。」
他以前總認為做土地重劃最單純,地賣出去立刻有一筆錢進來,不像賣房子要一戶戶與客戶磨。後來才發現,整合完土地,還是要蓋房子,才可以創造土地價值。
因此六年前華友聯也成立建設公司,將鳳山重劃區分回的土地推出建案「創世紀」。
陸紀康打了個比喻,重劃區像是一塊布料,建設公司就是裁縫師,這件衣服做出來是一件三百元,還是一件三萬元,全憑開發公司與建設公司的功力。
他的工作就是將好的布料和好的裁縫師組合,這也是他替這個行業下的注解。

 

 

新聞辭典

自辦市地重劃
市地重劃指已發布都市計畫細部計畫範圍內的土地,以交換分合的手段,將地界不整、畸零狹小或未面臨道路的土地,重新劃定界址及地形,使每筆土地都面臨道路適合建築,並興建公共建設。
資料來源 : 今週刊報導